南方观察 | “三十而立”万象新,台山破浪再远航
30年前的今天,龙腾狮舞,鼓乐齐鸣。
1992年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台山县,设立台山市(县级),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江门市代管。同年5月28日上午,台山在正贤体育馆举行“庆祝台山市成立大会”。
撤县设市后,台山的体制、机制、政策更加灵活,城市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这标志着拥有约500年建县历史的台山,迈入了新的历史里程。从此,万木萌发,万象更新。
经济突飞猛进,农业稳步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路网日新月异,文旅卫教齐头并进……3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成就了台山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这是用干劲、勇气、智慧写就的30年;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改革不息的30年;更是在机遇前乘势而上、在求索中开创新局、在奋斗后赢得未来的30年。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三十而立,台山正青春;高歌猛进,台山更远航!
建设中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中心供图
有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0年,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眼一瞬。但在台山的发展历程中,却是一段辉煌激扬的岁月。30年来,台山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绘出壮丽澎湃的时代新画卷。
30年间,豪情满怀、势不可挡。从1992年到2021年,台山地区生产总值从26.0421亿元,增长至503.2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从56.53亿元,增长至889.42亿元;城乡居民(住户)存款余额从22.97亿元,增长至776.84亿元……每一个耀眼的数据都是奋斗的鼓点,彰显台山闯关夺隘的冲劲和实力。
台山工业新城厂企林立。 杨兴乐 拍摄
30年间,优势尽显、底气十足。在台山工业新城,富华重工、迪生力、精诚达、绿岛风等众多企业,与园区共成长;在台山中国农业公园,万亩水稻茁壮生长,特色农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在川山群岛,风光明媚,游人如织……每一个热火朝天的场景都是追梦前行的缩影,彰显台山丰厚的发展底蕴与先天禀赋。
图为台山中国农业公园。 杨兴乐 拍摄
30年间,开放包容、勇于担当。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项目扬帆启航;在台山市侨创中心,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的创新创业梦萌芽勃发……每一项丰硕成果都是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的同频共振,彰显台山敢为人先的勇气与海纳百川的胸怀。
广海湾。杨兴乐 拍摄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三十载光阴荏苒,台山步履不停,以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有能:吾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抢抓机遇、奋勇向前的30年间,台山一路走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
台山撤县设市后的30年,也是改革开放大潮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的30年。一系列政策的垂青、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一系列新机的频现,让台山释放出发展的巨大活力。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地处大湾区西翼的台山市被寄予厚望。
台山本身亦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营商环境。台山拥有3200多平方公里土地,占江门总土地面积超三分之一,且开发强度较低,这一土地资源优势在江门独一无二。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台山今日之成就,更是离不开台山人民。
坚毅和勤奋,刻在了台山人的基因里。百年前,台山先辈从海上出发,越过艰难险阻,漂洋过海、闯荡世界。百年后,台山人排除万难的斗争精神、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银信博物馆丰富的展品。杨兴乐 拍摄
且看疫情大考中,台山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基层工作者不辞劳苦,牢牢守护全市314个村(社区);无数志愿者响应号召,请缨上岗,在防疫的“前沿阵地”奉献无悔青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正是台山人的精神写照。
有志: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当下,时和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周边各大城市已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发出提速竞跑、争先进位、你追我赶的强烈信号。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开启新的历史,创造新的伟业。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愈发激烈的城市竞争,面对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台山更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再创新局。
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对外,随着RCEP生效实施,东盟等新兴贸易市场潜力进一步激发,侨乡台山登上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更大舞台;在内,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发展潜力无限,不断外溢的政策红利让台山迎来更大风口。
大视野,大潜力,大未来。省委“1+1+9”工作部署、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为台山发展指引着行动的方向;黄茅海跨海通道将如蛟龙出海,带动珠江东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涌向台山;旅居海外及港澳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万台山籍乡亲,赋予台山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勇气。
三十载奋勇前行,九万里风鹏正举。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台山必须始终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书写“侨乡中的侨乡”新的荣光。
风急帆满,弓劲箭远。台山的历史,正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闪耀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