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重大突破!国内首条下穿两条机场跑道盾构隧道正式贯通

南方网 2025年07月01日

近日,历经一年多的施工,长达125米的“云擎1号”盾构机在白云机场东四指廊端头接收井“破土而出”,标志着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2号下穿通道工程安全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双线贯通,为下一步双线运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2号、3号下穿通道工程是全国首次采用盾构法穿越机场运营跑道的施工项目。本次贯通的2号下穿通道全长约1399米,其中盾构段包括B线和B1线,盾构管片直径11.3米,长约1128米,区间下穿2条飞行区跑道、5条滑行道。2号下穿通道建成后连接第一航站区与东货运区间的地面交通,并承担第一航站区(含一号和二号航站楼)和第二航站区(三号航站楼)之间的重要连接功能。

民航工程领域的“天花板”

2号下穿通道工程双线贯通不仅是一项工程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大型盾构机成功穿越正在繁忙运行的机场跑道,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组织协调复杂。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浅覆土、上软下硬以及地面环境敏感等情况多重交织,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与风险系数。

面对施工区域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格的不停航施工要求,广东机场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紧盯不停航施工及大盾构隧道施工前沿技术,依托业界专家的指导支持,不断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做实做细施工组织策划和现场施工管理,确保2号下穿通道顺利贯通,开创了国内民航领域大型盾构穿越运行跑道的先河。

新质生产力赋能工程建设安全推进

白云机场目前共有4条跑道正在运营,日均起落航班超过1400架次,2号下穿通道需在地下悄然潜行,精确穿越两条至关重要的飞行区跑道和五条滑行道,同时确保机场运行不受影响,安全平稳。

“此次盾构施工面临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参建单位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的施工联合体负责人坦言,“不仅需要多次穿越核心运行区域,还要与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其他项目进行全断面对接,这一切都必须在机场‘不停航’的前提下完成。任何微小的地面沉降或扰动,都可能对跑滑的适航性和飞机运行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广东机场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迅速整合精锐力量,选派了精于不停航施工和盾构技术的顶尖团队,并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各参建单位紧密协作,成立了不停航施工专班,有序完成盾构穿越区域地层的预加固处理。为在高度敏感的运行环境下有效应对极端复杂的地质情况和超浅覆土的技术难度,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盾构施工专班”并聘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组建以钱七虎院士为组长的权威专家委员会,为项目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同时安排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密切监控各项数据,随时准备响应突发状况。

项目专班始终把“安全是红线,更是生命线”作为行动准则贯穿项目施工始终。在钱七虎院士等专家的指导下,工程建设指挥部对技术方案反复推敲、严谨论证,前后共召开了30余次专家论证会,深入研讨和优化盾构掘进的关键参数、应急预案,把精细化管控渗透到刀盘转速、掘进压力、土仓压力、注浆配比等细微环节。创新性地提炼出“适航四张表”“管理五层级”等精细化管控模式,将复杂的安全管理要求分解为清晰可执行的操作指南,在施工过程中切实发挥出重要作用。

此外,广东机场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在方案阶段就进行了全流程仿真模拟和沙盘推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预演。施工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施工平台、AR增强现实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智能监控设备等前沿科技,实时感知地层变化和结构状态,为工程建设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在盾构机穿越运行滑行道的关键时刻,除使用常规的自动扫描全站仪外,还增加了洞内激光扫描和地面雷达扫描等多重数字化监控手段,构建起“地空一体”的立体监测网,确保在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营下安全施工。

为同类工程提供“白云机场方案”

2号下穿通道双线隧道顺利贯通,不仅打通了连接两个航站区之间的关键“经脉”,为白云机场未来释放更大运行潜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是开创了国内民航领域大型盾构穿越运行跑道、滑行道的先河,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和严格不停航要求下进行超大直径盾构施工的难题。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2号下穿通道项目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创新的技术工法和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后续3号下穿通道的施工乃至全国民航及其他敏感区域(如高铁、地铁下穿重要设施)的同类工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白云机场方案”和“中国建设智慧”。

接下来,广东机场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将全力推进3号下穿通道建设。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2号、3号下穿通道工程建成后,白云机场将实现“空陆铁”立体交通网的目标。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全面建成后,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380万吨,终端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客货吞吐规模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也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航空枢纽的地位,助力构建高效便捷的世界级机场群,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航空运输支撑。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