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行动”进行时|江门职院创新“文化+教育”双赋能模式 打造乡村幼教振兴样板
2025年7月暑期,在“双百行动”的深入推进下,开平市苍城镇中心幼儿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实践。江门职院“飞鸽绘梦·乡阅童行”服务队的12名大学生扎根乡村教育一线,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教育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绘本为媒: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实践团以绘本教学为核心,通过经典故事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成员李健宜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孩子们主动表达对故事人物的关怀;刘爱通过《雷锋叔叔》传递助人为乐的美德,幼儿稚嫩却坚定的回应让志愿者动容。团队还依托开平碉楼、马岗鹅等乡土资源,创作《我爱五邑》《葵树林》《云幻楼——东方的城堡》等系列原创绘本,将乡土元素融入课堂,让文化传承从童年萌芽。
五育并举:多元课程激发成长潜能
针对乡村幼儿特点,团队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
美育与体育:叶薇带领幼儿用卡纸制作醒狮头,在非遗手工中感受传统技艺;范熙悦编排《彩虹糖》舞蹈,孩子们在律动中提升自信。
智育与劳育:程俊霞设计“让碉楼开花”科学实验,通过纸花瓣吸水现象讲解物理原理;谢钰莹通过乡土植物认知、薰衣草纸艺制作等实践活动,提升幼儿动作协调性与劳动技能。
德育浸润:张坤慧通过《小熊请客》角色扮演,引导幼儿思考勤劳与诚信,孩子们在情景中自然领悟品格教育。
校地协同:构建长效赋能机制
团队深度调研苍城镇历史文化资源,与当地教育部门共建“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库”。苍城镇中心学校张校长表示,将依托“政-校-园”协同机制,推动本土文化向数字化教学资源转化。
青春答卷:双向成长赋能乡村振兴
“支教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队长张坤慧道出实践感悟。白天授课结束后,团队每晚召开总结会,调整教学策略。成员叶薇在陪伴特殊需求儿童时,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耐心引导;雅媛通过英语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坦言“孩子们的热情和眼里的光让我更坚定教育初心”。指导老师刘翠萍用:“青年向下扎根,教育向上生长”评价和鼓励这支年轻的队伍。
此次实践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通过“两翼赋能(文化赋能与教育赋能)—校地协同—数字助推”的乡村振兴实践新路径,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通讯员:刘爱、张坤慧、刘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