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警”彩】游建雄:扎根基层的 平安守护者
三十年风雨兼程,他以脚步丈量辖区土地,用真情化解民生问题,凭热血浇筑平安根基,成为街坊邻里口中最靠谱的“游大哥”;他多次获得分局嘉奖、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把“警察蓝”深深融入到群众心里,书写基层警务的动人篇章。他的名字——游建雄。
初心如磐 从基层“门外汉”到社区“活字典”
游建雄,男,1988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投身社区警务工作已逾三十载,现任江门市公安局蓬江分局荷塘派出所二级警长。初入社区,游建雄面对复杂繁琐的邻里关系、密密麻麻的农房楼宇,完全是个只有一腔热血的“门外汉”。但他笃定认为,要干好社区警务、服务好人民群众,就必须先把辖区情况“摸准吃透”。在单位组织的引领和个人信念的支撑下,他从小村到大村、从南片到北片,先后在辖区的12个村居(荷塘共有14个村居)履职社区民警,为熟悉基层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摸清社区“家底”,游建雄给自己定下“三巡”(早中晚)铁规,开启逐户上门走访登记模式,手写30余本民情笔记,把群众急难愁盼、邻里矛盾纠纷一一记录、逐个解决。面对辖区外来人口众多、出租屋密集、社区管理难度大的情况,他多次请教村委工作人员、乡贤前辈,实地考察每条村居、每栋出租屋,主动与房东、商铺店家、厂企负责人、村民等多方沟通,确保基层基础信息采集全面、精准。他用真诚打破隔阂,把自己变成了社区“活字典”,让警务工作在社区稳稳扎根。尤其是在推广“粤居码”期间,他积极联同分局业务大队、党委政府、村委、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地理熟、人员熟、情况熟”的工作优势,带领团队全力落实每间每户每人登记要求,耐心教授房东、楼栋长使用“粤居码”小程序,推动出租屋、公寓周边、楼道、停车场安装监控及人像识别系统,织密织牢社区安全网。
匠心深耕 从邻里“解纠纷”到辖区“筑和谐”
在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游建雄逐步摸索出“倾听—共情—说理—借力”四步法,专啃邻里漏水、噪音、家庭矛盾等“小骨头”,力争抓小防大、防微杜渐,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在辖区某村居中,一独居老人与邻居因房屋建造问题而产生持续多年的矛盾积怨,且时不时还会发生吵闹。闻知此事,游建雄心系群众安宁、决心破解困局,他一边来回调解双方、聆听诉求、掌握实情,一边联系村委工作人员、老人亲朋共同走访慰问独居老人,让其感受到社区警务工作者的关心与温暖。最终,在其耐心的调解和真诚的帮助下,双方从关系对立逐渐转为“升温破冰”,邻里关系得到了明显缓和。游建雄作为社区民警,也成为了群众和同事眼中的社区矛盾“消防员”、邻里纠纷“粘合剂”;随着岁月的流淌、汗水的浇筑,居民送来的锦旗、工作群里的点赞、受救助群众时常念叨的“比亲人还亲”,是对他最大的褒奖,也让他架起的“连心桥”变得愈发牢固。
恒心守护 从时时“防风险”到久久“保平安”
虽然游建雄只是一名社区民警,但他的内心始终坚守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工作宗旨。
游建雄紧紧围绕治安防控、法治宣传等工作,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依托社区警务和基层治理的建设契机,打出了平安“组合拳”:创新“警民联防”,坚持与村委会、治保会工作人员开展“一周一会商”“一村一方案”等巡防整治工作;与辖区商铺店主、民间志愿者等拉动组建“平安商家联盟”“平安巡逻队”“平安卡哨”,确保能在细微之处掌握线索苗头、为处置警力提供社情民意等信息支撑;定期进校园、进村居、进厂企组织群众开展“反诈座谈会”“法治大讲堂”等普法活动,在肩负履行多重职责的基础上,他还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村居副书记等职能作用,不遗余力地对反邪教、反恐怖、扫黑除恶、防溺水、防火防电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把安全防范的种子播进百姓心里。
三十载社区路,游建雄用一颗心、一双脚、一副肩,用无数个寒暑日夜、无数个辛勤身影,守望着万家灯火,用坚持不懈、默默奉献诠释着基层民警“守护一方平安”的最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