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四季度 决胜“十四五”|科技兴农 新会陈皮实现“一颗柑”到“一座园”蝶变
江门新会是“中国陈皮之乡”,其新会陈皮作为“广东三宝”之首,享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美誉。如今,新会陈皮在标准化和数字化的双重赋能下,正实现“一颗柑”向“一座园”的华丽蜕变。

在亚太陈皮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江门新会西甲柑果庄园,这里种植有100多亩新会柑果树,圆润饱满的二红柑挂满枝头,通过大气监测仪、智能喷淋系统等科技赋能,近五年来实现柑果产量逐年增长,今年预计收成有40多万斤柑果。
江门市新会区西甲葵乡柑桔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谷熠:“三五个人工作两三天的效率还没有智能喷淋系统一天的工作效率高。大气监测仪,它会测到风速、温度,还有空气的湿度,对防虫防害起到提前预判的作用,(通过)规模化、数据化管理,对我们的产量也有保障。”
谷熠是90后新农人,五年前,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他,因看好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前景,选择留在新会。而谷熠的合作伙伴、亚太陈皮产业园副董事长刘雪菲也是一位年轻的新农人,作为99后海归博士,她接过父亲的衣钵,用科技赋能“非遗”,谋划建设全国首个陈皮全链条产业园。目前,产业园一期项目已投入使用。
亚太陈皮产业园副董事长刘雪菲:“我们使用了无人机器人去进行运输,包括生晒。在产品的研发上,一直注重将科技结合产品开发里,至今,我们已经打造了陈皮啤酒,包括陈皮其他的一些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接下来3至5年,我们除了要完成整个产业园的打造以外,同时我们也要通过打造多样的“陈皮+产品”产品线,来促进出海的规划。”
今年10月,新宝堂陈皮酵素项目入选首批“广东省生物制造赋能食品产业应用场景焕新典型案例”。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新宝堂将新会柑肉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陈皮酵素健康产品,解决了废弃柑肉污染环境的问题,近年来,带动农民收入25.93亿元,纳税1.8亿元。
广东新宝堂陈皮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忠:“我们研究果肉的综合利用,我们现在已经和国内10所高校,和3所三甲医院,还有2所研究机构组建了科研平台,我们通过农业+中医,用科技来赋能,我们拿到了30多个专利,承担了国家2项的自然资金项目。”
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科技赋能下,现已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农业品牌首位,形成药食茶健以及文旅、金融等6大类35细类12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2024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61亿元,比2021年增长80%,全年带动超7.8万人就业创业,带动三农直接收益超15亿元。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潘华金:“未来五年,要用科技力量推动,改善三产中的‘一产’品种退化、土壤老化等环境问题,保证我们新会陈皮源头的质量;用科技力量提高整个可溯源性,让我们整个供应链变得更加可溯源,可信赖;我们重点用科技力量推动整个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食品方向的发展,让我们的陈皮变成标准化产品,走向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