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四季度 决胜“十四五”|江门航通:同时制造20余艘船舶 “江门制造”船舶驶向海洋
金秋时节,银洲湖畔上停靠着江门航通最近下水的船舶。近日,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建造的3艘不同用途的船舶在4天内相继迎来重要节点。这一系列密集突破,展现了这家位于江门新会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冲刺第四季度的决心和实力。

11月17日,由江门航通建造的65米三用工作船“RAWABI 68”轮成功下水。3天后,7700DWT油化船顺利下水,5000立方米LPG运输船也在同一天开工建造。这一连串的好消息,离不开江门航通公司造船过程中科学、严谨的统筹规划。
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船舶项目党支部书记贲为宇介绍,公司目前设有3个项目部,每一个项目部可以针对同类船型开展多项目组织策划,这也是公司实现多艘船同时建造的根本原因。此外,公司还从架构上设置了保障中心与技术中心,为生产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江门航通的船舶制造业务实现产值约13亿元,其中80%为出口船舶。得益于秋冬季南方天气晴好、海况稳定,第四季度是船舶生产的黄金窗口期。江门航通正抢抓这一有利时机,全力冲刺年度生产目标。目前造船基地内最多有20余艘船舶同时制造。结合企业对装备制造的业务要求,江门航通正向着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的方向稳步发展。
贲为宇表示:“公司二期生产厂区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已规划引进了一批焊接机器人,我们还选取了一些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工序来开展智能化设备应用的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未来,我们将结合行业特点与AI智能设备,进一步拓展在船舶制造领域中的智能化应用。”

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海工业。数据显示,2024年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59.7%,连续两年居15条重点产业链之首。伴随四季度冲刺的强劲势头,江门航通一艘艘新船陆续下水,承载着“江门制造”的印记,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记者:周凯铭
编辑:陈珊迪
二审:秦蘅
三审:张洁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