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民间收藏家与五邑侨批的“不了情”

南方日报 2021年07月27日

7月23日,“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侨批(银信)专题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这是继今年4月江门五邑侨批(银信)成功走进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后,举办的又一次高规格的专题展览。展览被列入“2021年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名单。展览现场,有不少江门民间收藏家的藏品,引起人们的关注。

侨批保护和活化,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支持。在江门,民间收藏家携手研究机构、高校、政府部门等,深度发掘侨批文化的内涵,其不少藏品更成为江门“侨批中的党史”的挖掘对象。

李柏达(右一)向各地读者讲解五邑侨批故事。受访者供图

罗达全在侨批中见证华侨的爱国心

“我是一个收藏迷,收藏侨批等相关藏品。”江门市人大代表、本土银信收藏家罗达全在2010年开始接触侨批,至今已经收集侨批过万件。他收藏的五邑侨批(银信),为“侨批档案”成功申请世界记忆遗产作出积极贡献。

2013年,罗达全收藏的五邑侨批(银信),其中有5件被选入由广东、福建两省以“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联合申报的世界记忆类遗产文本,为“侨批档案”成功申请成为世界记忆遗产作出积极贡献;他与五邑大学刘进教授等共同主编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成果的4卷系列书,并在2016年底正式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9年,他与华侨博物馆联合主编的《新宁铁路档案汇编》成为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计划中的正式项目。

罗达全对华侨故事的关注和热爱,来源于自己的家庭,他的曾祖父和外曾祖父都是华侨,后来回国投资企业。而侨批,恰恰记录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1912年12月,台山华侨李务明在从美国写给远在家乡的妻子林氏的银信中写道:“孙中山先生命吾往各埠提倡国民捐。”1932年3月,美国华侨黄持邦在家书中说:“海外华侨还能减衣节食,务要积款救国为先,其对妻子必无余力理也。”1950年4月,时任台山县委书记、县长谢永宽写给归侨美国华侨陈厚父先生的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台山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五邑华侨对新中国建设的倾情支持。

“侨批不仅仅是短短的一封信,在它们的背后,都是五邑华侨的故事。”说起收藏的侨批故事,罗达全总是如数家珍,“不同时期的侨批,都展示出五邑华侨的爱国心”。

此次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侨批(银信)专题展》中,展出了不少原罗达全收藏的侨批。“这次的专题展从江门‘走出去’,可以进一步增加五邑侨批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五邑华侨华人了解这些故事,学习五邑华侨的精神,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罗达全说。

关翌春携手学界发掘侨批文化内涵

走进台山侨批民间收藏爱好者关翌春的办公室,空间大多都被华侨藏品资料占据,其中就有大量侨批。关翌春对五邑华侨收藏品有着浓厚兴趣,多年来也收藏了不少侨批。这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关翌春是土生土长的台山人,从小耳濡目染,知晓各种华侨华人故事,家族中也有不少华侨。2011年,从事出国翻译工作的关翌春无意中收藏了一份清光绪十七年的台山华侨护照,这本护照从美国三藩市签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自此,关翌春就迷上了收藏华侨历史文物文献。8年前,认识到侨批的历史价值后,关翌春专注收藏五邑地区侨批,日积月累,手头上攒了不少藏品。

关翌春还与众多侨乡文化研究专家保持着密切联系。今年初,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与关翌春合作挖掘出一组开平赤坎谢氏家庭的侨批。该组侨批由美国华侨谢汝健寄回,记录了1950年到1953年间他在美国所了解到的世界时事和家乡变化,侧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江门五邑地区的发展。关翌春说:“这封信反映了华侨对当时时局的一些判断。从这位华侨的话语里,我们也能体会到他对祖国的自豪的感情。”与学界联手寻找侨批、共同研讨其文化内涵与价值,对关翌春来说是常态。

收藏侨批,耗费了关翌春大量精力和财力,他却甘之如饴。关翌春认为,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侨批见证了五邑华侨华人移民创业、拼搏奋斗的历史,记录着他们为住在国和祖(籍)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因此,收藏、保护这一侨乡文化瑰宝意义重大。

近年来,江门多管齐下加强侨批保护研究,让关翌春为之点赞。7月23日,“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侨批(银信)专题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关翌春希望,可以借助展览吸引更多人了解与关注五邑侨批文化,推动五邑侨批文化走向全世界。

李柏达收藏侨批逾五千封,出版研究专著

在台山市四九镇五四儒笏村,有两幢绿树翠竹环绕着的百年碉楼——“三益碉楼”和“三兄碉楼”,三益银信博物馆就是利用这两幢碉楼建成的。这是江门台山侨批民间收藏家李柏达的心血,是他多年来保护传承侨批文化的成果之一。

在江门,李柏达是声名颇响的“侨批迷”。他收藏了逾五千封侨批,走访各地研究这些泛黄的信件,理清邮路、找寻华侨后人、挖掘其中故事,并将研究所得著书记录。他的著作《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获得“中国2019世界邮展大银奖”,这是江门地区首枚世界邮展奖牌。

2003年,热衷集邮的李柏达在一次邮展上无意发现了侨批,并对其萌生研究兴趣。在之前,李柏达就与侨批结下不解之缘。1905年,李柏达的曾祖父李云宏从家乡台山远渡重洋到了古巴,李家自此陆续收到了从古巴寄来的侨批,现留存86封。因此,李柏达一边整理家中留存的侨批,一边从邮票硬币交易中心、古玩店、私人卖家等地方购买侨批,密切关注全球的侨批拍卖信息。

收藏只是第一步。李柏达细心地保管每一封侨批,分析每一封侨批的历史背景,了解侨批上的每一个邮戳、邮票甚至开口所代表的意义。他还经常外出调研,并著文记录。至今,他已出版的书字数达45万字,还有逾10万字成稿等待出版。此前获奖的《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精选了近千封侨批档案,介绍了台山侨批机构的历史发展轨迹,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侨批文化,描绘了侨乡文化的斑斓面貌。

每次细读祖传的侨批,想到出外闯荡谋生的祖辈最终客死异乡,毕生积蓄大多寄回台山家中,李柏达不禁潸然泪下。侨批中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李柏达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加入到侨批的保护和研究中,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关注侨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