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总量稳、结构优、价格降,三季度广东金融统计数据出炉

南方网 2025年10月25日

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2.9%、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03.3%、新发贷款利率同比降57个基点……10月24日,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2025年三季度,广东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金融指标呈现总量稳、结构优、价格降的特点。

活期存款比增12.9%

“总量方面,增长不断加快,对实体经济企稳向好形成有力支撑。”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表示,三季度,广东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融资总量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辖内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844亿元、同比增加153亿元。9月末,广东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带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贷款578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带动碳减排贷款1418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带动相关贷款授信超290亿元。1—9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37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稳步扩大。9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9.9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6月末回升0.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比年初增加1.5万亿元、同比多增3669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38.3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万亿元、同比多增372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前期利率调整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9月末,广东省住户及企业部门活期存款余额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各项存款增速高7.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8个月回升。

养老产业贷款比增103.3%

三季度,政策引导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效果持续显现,融资方式、金融资源投向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进一步提升。

从融资渠道和工具结构看,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占比进一步提高。1—9月,广东非金融企业债券、股票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市场化直接融资增加7622亿元、同比多增1702亿元,占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1.9%、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三季度,广东持续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扩大政策工具运用,金融资源进一步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8月末贷款余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科技贷款同比增长9%,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03.3%,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增长6.5%,普惠贷款同比增长8%,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4.5%。债市“科技板”政策落地5个月以来,截至9月末,广东省已有23家市场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535亿元。

在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9月末,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6月末加快4.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6月末加快2.5个百分点。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领域,9月末,粤东西北地区贷款同比增长6.5%,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0.6%。其中农村贷款增长11.1%,农户贷款增长8.5%。

新发贷款利率比降57个基点

“金融部门让利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持续下行。”袁中红介绍,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准降息,持续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为银行向企业让利提供更多空间。

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持续释放,以及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有序推进,广东融资成本低位进一步下行。2025年9月,广东辖内(不含深圳)银行业机构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94%、同比下降57个基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68%、同比下降47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1%、同比下降13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