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厚植文明根基!广东153个单位、34户家庭、48所校园获全国表彰

南方网 2025年05月27日

文明,是一道光,传递温暖、传播力量。

从机关事业单位到“两新”组织,从国企到家庭、学校,文明如春风化雨,润泽南粤大地。近日,广东153个单位、34户家庭、48所校园成功入围新一届全国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为广东精神文明建设再添一笔亮丽成果。

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近年来,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厚植文明根基,全力绘就精神文明建设生动画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深化文明单位创建: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明单位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支撑。广东持续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一大批文明单位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扎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文明单位勇担社会责任,扎实作为:广州海事局全力运用多维感知、高效协同的水上交通管控系统,保障广州物流链、供应链稳定;中山港海关持续制定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措施、“一码头一策”措施,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问题;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供电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互联网业务比例达99.86%,客户办电实现“一次都不用跑”……各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心聚力浇灌文明之花,以有力举措促进高质量发展。

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是衡量文明单位“含金量”和“可信度”的重要标尺。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道青凤社区全力推进容貌品质培育提升和微改造项目,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为民,打造“一院联各区”行政争议多元解纷模式;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茂盛社区打造集港澳服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多功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汕头市中心医院扶持基层医疗,设立“爱心慈善会”,积极开展义医义诊、健康知识宣教志愿服务活动……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文明单位的有力牵引,带动各界齐心协力为文明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比如,潮州市弘德寻失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人数从成立之初的6人发展到今天的149人,i志愿注册志愿者1049人,志愿者遍布潮州各乡镇,为开展志愿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普宁一线爱心协会成功培育1支社会组织队伍,借助慈善超市为弱势群体免费发放爱心物资。

加强文明家庭建设:

以“小气候” 温润“大气候”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广东持续深化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

在江门公安系统,江门市公安局民警李建昀夫妻相濡以沫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2021年7月3日,李建昀在参与水上打私缉查行动中遭走私犯罪分子恶意拒捕冲撞,不幸截肢。妻子张馨心始终用乐观和坚韧鼓励丈夫,支撑他重新站起来回到工作岗位;在海关系统,黄妍家庭一家三代4位海关人的故事传为美谈。黄妍夫妇俩长期扎根海关基层,被同事称为海关保税业务领域的“神雕侠侣”。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来自广州的黄春萍家庭是“双医”家庭,夫妇二人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志愿义诊、社区健康教育;来自肇庆的莫丽军夫妻于2010年牵头组织筹建德庆县爱心社协会,发动社会各界筹集善款1070多万元;来自湛江的林燊培夫妇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年年捐款助学帮困,还把省吃俭用的钱捐给家乡修路建桥、修建篮球场……

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乐于奉献来源于优良的家风传承,并持续影响一代代人。黄妍公公何志强就是黄埔海关第一位全国劳模,面对不法分子的威胁恐吓,他不为所惧,教育家人“做国家最忠诚的国门卫士”;在黄龙书夫妇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等也积极参与到捐资助学、爱心献血等公益活动之中。

随着家庭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良好家风正推动良好社会风气不断形成。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广东大中小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到党的各项建设中;佛山大学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党委书记及二级单位负责人带头讲授“思政第一课”……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思政课,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创立于1915年的汕头市澄海中学,成立科创实验室、美育工作室等,探索“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新路径;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构筑“走向儒雅”课程体系,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茂名市电白区第一小学构建“自我赋能、自主成长、自信争一、自觉兴华”的教育理念,并以之为内核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

育人,不仅在课堂上,也在校园文化和优美环境的熏陶之中:中山市石岐体育路学校以“正心、正品、正能”命名教学楼与长廊,将“三风一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经典镌刻于校园醒目位置;化州市第一中学投入550万元建成陈金章美术馆、杨一清文化园、中国楹联文化公园等文化载体……良好的校园环境成为“无言之师”,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广东将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南方+记者 祁雷 汪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