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公安分局消杀队奋战防蚊灭蚊一线
清晨7时,朝阳初升。在新会区圭峰会城都会村,一场“公安灭蚊围剿战”准时打响。与往常的执法执勤不同,这次,公安干警们的“武器”换成了沉甸甸的消杀弥雾机,“战场”是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目标是清除蚊虫孳生地,守护群众健康。这支特殊的队伍,成为全区爱国卫生运动中的一股坚实力量。
新会公安青年突击队小队长黄奕欣说:“无论是维护治安还是防蚊灭蚊,核心都是守护人民群众。现在,爱国卫生运动就是我们的新战场。组建这支队伍时,大家都没有二话,主动请战,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
这支由30名警力组成的“尖刀连”,已在都会村连续奋战了十余个日夜,他们将公安干警的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作风,带到了这片没有硝烟的消杀战场。
考虑到白纹伊蚊在日出后和日落前活动最频繁,队员们将每天核心作战时间锁定在7时—9时以及16时—18时,力求饱和式消杀。
现场,消杀队员们两人一组,配合默契,一人沉稳地操控着轰鸣的弥雾机,喷洒出细密的消杀药雾,另一人则同步检查环境,细致排查各类积水容器与卫生死角,不放过任何一处孳生隐患。
从狭窄小巷到房前屋后,从公园广场到排水沟渠,任何可能孳生蚊虫之处都被列入“检查清单”,每天对全村进行三轮以上的“地毯式”全覆盖消杀,一步步踏遍村头巷尾,确保覆盖无死角、防控无盲区。
高温天气下,队员们每天需要背负着超过50斤重的弥雾机和药水连续作业。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脖颈不断滑落,口罩在他们脸上勒出了深深的印子,警服被汗水彻底浸透,紧紧地粘贴在背上。“说真的,脱下防护服能倒出汗水。但是每次看到消杀过的地方更干净、更安全,就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新会公安青年突击队队员张荣钦说。
“你们辛苦了,先喝瓶水吧!”一位村民抱着整箱矿泉水走来。这样的温情时刻,在消杀一线时常上演。有时,村民会从窗户探出身来,朝队员们竖起大拇指;有时,小朋友会学着警察的样子敬礼……这些瞬间,成了队员们最大的动力。都会村村民表示:“最近蚊子少了很多,他们真的好辛苦,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来帮助都会村灭蚊,将村里的环境搞得这么好。”
“我们多流一滴汗,群众就多一分安全。这份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就是我们最大的精神支撑。”黄奕欣说。
在这支冲锋在前的“尖刀连”身后,是新会公安分局在全力保障日常勤务、维护社会面秩序平稳的基础上,主动跨前、统筹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助力织就一张更为严密、覆盖广泛的联防联控网络。以都会村为例,新会公安分局每天投入超过60人的消杀力量,并科学划分为消杀组、入户组和清杂组,实现功能协同、精准作业。同样的作战模式,也同步覆盖至其他结对社区(村),公安干警与群众并肩行动,共同构筑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
新会公安分局北门片区抗疫指挥员周伟杰说:“新会公安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坚持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在消杀上全力做到全覆盖,战斗到底,不获胜不收兵!”
这支多线并进的“尖刀连”里,有初入警队、主动请战的“00后”年轻警员,也有几十年如一日、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老民警。此刻,疫情防控一线就是他们践行初心使命的新战场。他们穿梭于纵横的街巷,以汗水浇灌平安,筑牢蚊媒防控的“铜墙铁壁”。
(记者:林燕芬、林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