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交通三年蝶变:以“硬支撑”筑基发展,凭“软服务”温暖民生
在“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下,新会区交通运输局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交通服务优化。三年来,新会交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大交通工程高歌猛进,农村公路及桥梁日益完善,公共交通便民利民。
构建交通“硬支撑”,畅达发展快车道
新会枢纽新城,车水马龙,每日数以万计的车辆穿梭于乡镇与城区之间,交通的繁忙程度直观地展现出新会的蓬勃活力。
7月2日,国道G240新会段三和大道北跨线桥贯通临时开放通行,这座709米长的跨线桥宛如巨龙横跨道路,实现了国道G240与三和大道之间的高效互联互通,为大泽、司前等西部镇前往枢纽新城的车流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市民陈女士感慨:“以前去大泽要绕路,现在跨线桥开通后路程缩短一半,路通财通,希望国道G240全线早日贯通!”
目前,国道G240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稳步推进,主线起点位于江门大道东甲立交,终点在罗坑镇上升村与台山市大江镇交界处接台山段,路线长约37公里,另在大泽张村至司前中心路设司前支线,长约6公里。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道G240新会段改建工程累计完成一、二、三期实体工程量的55.5%,完成投资4.93亿元。
新会区交通运输局基建管理股股长李春友表示,将力争年内贯通大泽园区至司前园区段,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增加设备人员投入、强化质量安全管控,确保工程高效推进。
2022年以来,新会交通领域成果显著:中开高速新会段、中江高速新会段、江门大道南东线及南西线部分路段、省道S269高沙线独联至沙角段路面改造工程、新马单大桥等交通基建项目陆续建成通车。其中,新马单渡口改建大桥通车结束了新马单村没有桥梁和陆地相通的“孤岛”历史,“四好农村路”、美丽农村路等农村公路新建超73公里,进一步织密城乡交通网络。
这些重大交通项目的加速推进,提升新会的交通枢纽地位,加强新会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为“百千万工程”实施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
创新公交服务模式,提升民生“温度”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大动脉,关乎着每一位市民的民生福祉。新会区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为民众出行增添了便利。
在公交线路布局上,新会区精心规划。在优化56条常规线路的基础上,开通覆盖五大医院、12个社区的免费“健康惠民公交专线”,日均12班次全力满足居民日常就医探视需求。目前已推出178条定制公交线路,覆盖学校、园区、企事业及繁华商圈等,通过推出“园区出行通”、助学专线、响应型定制公交、公交研学游等方式,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同时结合八镇联动发展,新会已联通江门站到大泽镇、司前镇、鹤山市共和镇等共33条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约5000人,畅通交通“微循环”。
深中通道开通后,江门市城区客运站还迅速上线深江空港快线,为市民提供机票销售、值机、行李托运等一站式服务,目前新会至深圳客运班线共2条,每日发送23班次,计划逐步增加江门、深圳客运班车配客点,精准对接两地繁华地段公交站和地铁站,进一步提升出行便捷性。
在破解农村物流难题上,新会区交通运输局探索“客货邮”融合模式。2024年7月31日起,新会公汽分公司与新会邮政合作开通首条“客货邮”线路,在双水、崖门等镇试点。同年12月,新会区交通运输局联合崖门镇政府、新会公汽分公司成功打造并开发出首条具有新会特色的“萝卜快跑”客货邮专线,利用公交闲置运力设置货厢,将崖门甜水萝卜等农产品、快递送至农村,既方便村民收发件,又助力农特产品外销,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公交服务优化,让市民的出行更便捷舒心。市民张先生点赞:“现在乡镇公交全覆盖,孩子上学有助学专线,看病有健康专线,出行越来越方便。”
李春友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提升江门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公交集散功能,科学规划高铁、城际与公交的接驳线路;优化城镇公交接驳服务,通过加密发车频次、调整线路走向提升效能。同时,引导公交企业拓展“公交+”场景,因地制宜开发定制校园、园区专线,以及“公交+物流快递”“公交+研学”“公交+农产品上行”等新业态,持续为民生赋能。
三载春华秋实,新会交通以“百千万工程”为笔,绘就了一幅“路畅、车畅、人畅、心畅”的幸福画卷。从通途筑基到民生焕新,从城乡融合到区域协同,新会正以交通之变撬动发展之变,为江门打造现代化交通枢纽城市贡献“新会力量”。
(记者:张淑祯、黄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