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新会区双水镇: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绘就圩镇幸福画卷

新会电视台 2025年07月29日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新会区双水镇锚定“三年见成效”目标,以“一河两岸、一环多街多节点”总体规划为引领,统筹生态治理、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交出了一份“水清岸绿、文韵流淌、民生提质”的圩镇更新答卷。如今的双水镇,河道碧波荡漾,街区古韵新生,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成为创建“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镇的生动实践。

雨后的双水镇圩静谧如画,火筒滘河面波光粼粼;绿道上三三两两的身影在树影间时隐时现,步履悠然;石凳上,几位老人围坐闲谈,时而传来欢声笑语——这方由四条景观通廊串联起的滨水空间,早已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心头好”。

“这里一河两岸环境好,空气清新,晚上散步特别舒服。”居民李伯的赞誉道出了群众的心声。黄伯同样感慨:“新建的两个公园和整治后的河道,让饭后遛弯成了全家最期待的时光。”

这份舒心源自实打实的生态蜕变。2024年以来,双水镇以火筒滘河道双水圩段为核心,打响滨水空间提升攻坚战:完成1100米河道清淤,清除河道两旁杂树、沉积污染物;种植垂柳85棵,美丽异木棉25棵,乌桕树4棵,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滨水生态带。如今,河道水质已提质升级,“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已然铺展。

生态打底筑牢根基,文化铸魂点亮特色。双水镇深挖纸业文化、侨乡建筑等本土元素,让老圩镇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更添独特韵味。“主街康宁街改造是块硬骨头——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既要守护生态成果,又要嵌入文化印记,考验着我们的统筹能力。”双水镇规划建设城管办公室主任尹福文坦言,“项目筹备初期,我们通过走访收集居民商户意见,定期召开协调会解决施工问题,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构建起‘政府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共治模式。”

如今的康宁街,侨乡骑楼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街巷商铺檐下的招牌焕彩生辉,转角的主题小广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尹福文表示,通过避免同质化建设,双水镇正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地标。

眼下,双水镇火筒滘北侧提升改造及美丽主街二期工程已提上日程。未来,将通过完善“15分钟生活圈”,推进公园适老化与适幼化改造,进一步串联滨水空间与市井烟火,实现生态、文化、民生的“三赢”。

从“规划图”到“实景画”,双水镇以“一河两岸”为笔,蘸满生态绿、文化韵、民生暖,在“百千万工程”的蓝图上,画出了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圩镇新图景。


(记者:张凯欣、区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