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今天记者节!一起致敬这些恩平籍的新闻界“大咖”!

恩平台 2023年11月08日



2023年11月8日

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


翻开恩平新闻史“档案库”

仿佛穿越时空

一个个人物、一篇篇文章

把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展现在人们面前

他们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燃烧着理想

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恒星

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近代以来

侨乡恩平孕育出了

多位耀眼的名报人、名记者

在中国新闻史上

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

再一次感受前辈的光荣与梦想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再到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一批又一批

恩平籍报人和记者茁壮成长

他们以满腔热血

投入新闻事业

以笔为戎扬正气

饱蘸心血著华章

在新闻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吴有恒

原《羊城晚报》总编辑


吴有恒

恩平上凯岗村人

解放后

吴有恒历任中共粤中地委书记、

粤西区党委秘书长、

广州市委秘书长、广州市委书记


吴有恒


工作之余,他创作了大型话剧《山乡恩仇记》,并在广州造纸厂演出。同时,他还写了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在《羊城晚报》连载。之后,由此改编的粤剧成为广东的重点剧目。1963年,他写了几十篇杂文《榕荫杂记》陆续在《羊城晚报》发表,显示出在文艺创作上多方面的才华。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有恒先后担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总编辑、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新闻学会会长等。


相关链接①

辛亥革命时期

恩平籍华侨积极办报


在华侨所立的七大功勋中

“革命报刊的创办者”赫然在列

无疑

华侨是辛亥革命宣传的主力军

海外曾留下恩平先侨

鼎力支持革命的佳话

而恩平报人支持、宣传革命的

事迹和渊源更是清晰可见

辛亥革命前后,海外的华文报业有了较大发展,不仅数量激增,思想活跃,而且版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时期恩平籍华侨办的华文报刊,对宣传革命思想和推动革命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祖籍恩平君堂镇的唐琼昌与朱三进等人一起于1902年在旧金山创办《大同日报》,并任总司理。该报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热情宣传民主、共和思想,鼓励华侨热爱祖国。祖籍恩平东成镇石桥头乡寨村的梁菊东,辛亥革命前应聘任《大同日报》总编辑。


相关链接②

活跃在香港华文报界的恩平人


香港华文报业向称繁荣

其中有不少恩平籍报人长年奋斗

成绩颇丰

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

声誉颇高,受人尊重


岑维休1897年生,恩平人。他1925年创办《华侨日报》,任总经理。后在香港联营《南中报》《南强日报》;1937年在澳门联营《华侨报》;在广州联营《大中报》《大华晚报》,形成华南报业集团。岑维休从1915年开始办报,维持达70年,曾八次担任香港报业公会主席。




唐碧川1909年生,恩平君堂镇人。他1927年起,从事新闻事业。1946年,香港星系报业特聘他为《星岛日报》编辑主任。他大展才能,加强通讯网络,充实内容,半年便见成效,该报发行量日增。他从事新闻事业六十年,深受倚重,退休后仍被特聘为星系报业顾问。


岑才生岑维休之子,1922年出生。他1960年出任《华侨日报》经理,1985年接任《华侨日报》总经理。1991年初,岑才生率先引进电脑排字、电脑排版的先进设备。这一重大改进,开香港中文报业的先河。岑才生从事报业多年,连续多次被选为香港报业公会主席,曾任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十多年,任国际报业协会香港区副主席也有十多年。


纸上春秋,见证时代进步

笔底波澜,推动社会进程

让我们秉承前辈报人的

家国情怀、专业精神

弘扬主旋律、谱写新篇章


今天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

向恩平这些

名报人、名记者致敬


来源:江门发布

责任编辑:张佩雯